奇略 | 一个80后小镇做题家的棋趣童年

棋闻趣事 2021-10-15 07:49:32 admin
2602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奇略研究所 作者:祥瑞斋先生


从海外名校的双料硕士到体制内躺平,曾圆梦象牙塔到今天上有老下有小,我曾经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或者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80后小镇做题家。在我的童年,学习是件充实和快乐的事情,我上过唯一的辅导班是围棋班围棋让我学会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道理。


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的妈妈,妈妈是一个是执着而好胜的人。曾经为了爱情我妈等了我爸十多年;参加工作之后妈妈一直坚持自学日语;一天她看到报纸上银行招聘的消息,在家借书自学了一个礼拜珠算后就去应聘银行柜员,而银行的这份工作她一做就是30多年,从柜员一直做到领导。要强的妈妈却很少提及,在她心中有一个没有泯灭的大学梦,而她把这个梦寄托在我的身上。


在她的教导下,学龄前我就学会了汉语拼音,加减法,画各种动植物的简笔画还会背几百首唐诗。学会拼音的好处就是,上学后我可以自己拼着拼音翻看着书上没有学过的课文,看的津津有味。下课,我翻开各种各样的课外书,从跟读拼音到渐渐熟能生巧,读起没有拼音的小人书。阅读的快感和好奇心激发了求知欲,激发了主动学习的热情,也从小养成了自律的学习习惯。课业上的轻松自如,带来了课外生活的多姿多彩,我家住在郊区,上学途中路过一片广阔的农田,那里有,金黄的麦浪,丰收的玉米,游弋着小蝌蚪的河流。每到周末,爸爸妈妈会带我坐公交车看博物馆,逛公园。


作为生在80年代,长在90年代的一代人,我们的身上没有历史的负担,只有精神生活的丰沛。我的爸爸是一名科研人员,很喜欢买书,其中最多的是英语书,他更喜欢给我买书。爸爸妈妈认为,给我买书必须买成套的从书,于是我的书柜里有了爸爸出差南京带回的少年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世界名著连环画和一套足有50多本的《小学生丛书》。


这些丛书里面有叶圣陶、冰心的作品、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希腊神话、郑渊洁改写的四大名著、戏曲故事、经典科普作品、小学生如何写作文、做应用题、学习方法以及天文、地理、集邮、琴棋书画、小学生实验、发明创造等精彩内容,这些书令我大开眼界。在能够很快完成作业的情况下,我用了几年时间看书开阔眼界,那时我不止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那时没有辅导班,但我却通过书中的知识隐约接触到了方程、多项式、不等式、几何这样略高于小学程度的数学知识)从书中获得的更加广阔的思维和眼界更是受益一生。


奇略 | 一个80后小镇做题家的棋趣童年  围棋班 冲段少年 围棋 围棋死活题 第1张


书中的内容很有趣又略高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些知识是爸爸妈妈利用晚上睡前和星期天早上的时间一点点讲给我的,记得爸爸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爸爸到处打听,带我见识了专业的天文望远镜清晰地观察到了夏夜的星座。爸爸还和我一起集邮,学习水墨画,写毛笔字,参观郊区的气象站和小浪底工程,观察植物光合作用,观察蝌蚪,荷兰猪、小白鼠和刺猬,教我写实验报告和日记,所有这些有趣的经历都写进了我的作文里面。小学生丛书里有一本沈果孙七段编著的《教你下围棋》,引领我沉迷棋中30年。这本书经过亲子共读,我们一家最后被围棋深深吸引了,小学4年级的时候通过一家人同读《教你下围棋》,我们很快掌握了围棋最基本的规则,好胜心最强的妈妈成为了我们家最初的围棋冠军。


夜间最快乐的时光就是下围棋,“偷吃”是围棋里面最有乐趣的技术,当走出“枷”、“征”这些变化的时候,往往会引发一阵陶醉的惊叹声。妈妈是财务人员,显然更加眼疾手快一些。这样最基础的围棋下了一年,四年级的暑假,爸爸在晚报上看到市围棋少儿赛报道,就带着我去观摩,才发现小伙伴们下的围棋和我下的完全不一样——人家的棋子都若即若离,黑白子之间就好像两块磁铁,即保持一定的距离,又随时能感觉到棋子之间强大的吸引力,看,一会双方就接触在一起,互相分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赛场外的宣传板上有暑期围棋班的招生信息,每周六、周日下午两次课,爸爸就给我报名了中级班,于是我开始了正式学习围棋(也是小学唯一的辅导班)经历。


从自己的学校来到别人的学校学习,本身就是新奇和陌生的,学校门口挂起一个牌子——围棋特色校园。在拥挤的市区,校园景观更加的井然有序,作为区重点小学,学习气氛比我的学校浓郁很多,虽然是暑假,但是有些班级已经开课了,书声琅琅。围棋班的老师是一位姓刘的女老师,当时很年轻。不同于校园教文化课的老师,刘老师穿着很时髦,即使放在今天依然是时髦的,头上喜欢卡一个墨镜,言行上也比传统印象的老师活泼一些,这也给我带来了新奇感。


当今的围棋班都在模拟学校的学制,分为启蒙、初级、中级、高级等等。课程的设计细化、统一化、标准化,与之相对应的有每年2到3次的段级位赛。而那时,围棋班还介于学校兴趣小组和体校运动员训练之间。二十多个学生被分成三组,下循环比赛,前两名升组,后两名降组,我被分在第三组,而第一组有不少学员已经参加过全国职业围棋定段赛了,不少人的年纪和我差不多,其中还混有几个上初中的大孩子,他们正在备战河南省的比赛。令我挺尴尬的是,我在第三组的对手都是学前班甚至一年级的弟弟妹妹,就这,我还一盘赢不了。不但赢不了,在对局的习惯和态度上,我也逊色不少。因为之前都是和爸爸妈妈这样的家庭棋手对局,我下棋不假思索、落子如飞还喜欢悔棋,这些习惯都遭受到了小朋友们的嘲笑和老师的批评,现在想来还是很难为情。下围棋和学习任何一项技能一样,在掌握了最基本的规则之后,最重要的是反复练习,端正态度自己试着去摸索和解决实际应用中陌生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中,看不出一个人的才华和资质,在经过老师的指引后,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学习能力才会逐渐培养的展现出来。刚开始学习围棋,我连最基本的定式都记不住,就算记住,一下棋换个角就能走错,打谱记不住,死活题完全没有头绪。到后来逐渐沉迷棋中,棋步之间开始隐约看出一些关联性。到了暑假的末尾,我已经开始赢棋了。


奇略 | 一个80后小镇做题家的棋趣童年  围棋班 冲段少年 围棋 围棋死活题 第2张


开学了围棋班就结束了,一组的大孩子们组队拿到了焦作举办的河南省围棋比赛的团体冠军,当时我去焦作姥姥家玩了两天,在车站还看见他们举着奖杯合影,我就想:我学围棋就要学出成绩,像他们一样得奖。但开学了,暑假围棋集训班也结束了,经过爸爸打听,刘老师又开了一个班,每周日上下午全天上课(其实是两拨学生,我为了下棋两个班都听,都下棋),离家更远,爸妈经常周末要加班,11岁的我就这样学会了一个人坐公共汽车。跟着妈妈踩了次点,我就开始了每周1个半小时的长征,坐在公交车上,看着麦田,梧桐树飞速远去,我的思绪也飞扬到了远方。下了车,又走过一段不近的路程,才到了围棋班。午休就坐在路对面的邮电局看围棋杂志吃点面包火腿肠。刘老师说我这么痴迷,看来跟围棋还挺有缘分的。


五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开始学英语了,每天早上妈妈都给我放磁带录音。每周日上午都有CCTV杯快棋赛直播,妈妈就把比赛录下来(爸爸那时学走遍美国,但是因为工作根本没时间看电视教学,一咬牙就买了台录像机),我晚上回家看,一定会认真做对局记录,不懂地方去围棋班问刘老师。渐渐地,围棋班的循环赛上我开始连胜了,又升了组。一天,刘老师说年底会举办河南省围棋段位赛,希望我们报名去锻炼一下。比赛时长一个礼拜,要向学校请假,老师并不赞同,因为时间太长,英语又要开始教国际音标了,非常重要,比赛完立即要期末考试了。家人也有些动摇。我说:我一定不会影响学习的,要是比赛打不上段,或者学习成绩下降,我就此不下围棋。看我这么坚持,家人还是站在了我这一边。于是我开始积极地准备比赛。


坐了一天的依维柯,抵达了比赛举办地宋都宾馆,好几个学棋的孩子挤在一个房间,还有一个省围棋队的大队员,他出了几个围棋死活题,我一个都答不上来,才发现自己的基本功太差了。我们小孩吃饭都是跟家长去食堂吃大锅菜,他是一个人出门外面吃,我们觉得真自由啊,他指着我英语课本上的课文问,这一课学了没,我说没,他说我当初就是学完这一课退学专业学围棋的。


赛场设在一楼大厅,几百人在大厅比赛,第一轮比赛,我连北都没找到,15分钟就败下阵来。于是回宿舍跟小伙伴玩闹,刘老师找到我们,一问都输了,也没有过多批评只是说:比赛还在继续呢,3段、4段棋手都在下棋,大家都在看,机会难得。带我们观摩高段组,现在想来是那时河南围棋最高水平对局了。我还是第一次在现场观看业余高手对弈呢,一下子被棋局吸引了。而且他们对局态度是我从没有从身边人身上见识过的认真和严谨,尽管每个人都有一些细微的个性化的小动作,但是他们所有的精气神都集中在棋局里。原来围棋不是别人下一步,你就要跟一步,别的对局结束,你就要拍完,又没有人催着你下。头两局比赛,我都输了,但是观摩高手下棋我学到了很多,晚上我学着高手的样子把前一天大队员出的死活题摆出来,认真想了一会儿,居然做出了其中的一大半,有些棋算不到,是因为我从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手筋,大队员摆出答案,我惊叹太精彩了。我才发现,学东西未必只在课堂,一个是尽量多读多看,二是,做习题,有条件就凭借自己的力量往后做吧。题型(棋型)见识多了,计算力和棋感就进步了。


这次比赛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我越战越勇,终于在正式学棋半年之后成为了一名业余1段选手,刘老师看来,这真是意外之喜。比赛中还有一件难忘的事,比赛中段,组委会请来河南围棋队总教练黄进先老师来指导棋友,黄老师以一对十,气定神闲,全部大胜,整个会议室观战的人堵得水泄不通,离得远的人就站在桌子上观战,对局的时候,不断有人击鼓传花一样递本子签名,河南真是一片围棋的热土啊,河南的围棋和巴西的足球一样是一群人的生活方式。


奇略 | 一个80后小镇做题家的棋趣童年  围棋班 冲段少年 围棋 围棋死活题 第3张


定段之后,学棋的兴趣更浓了,每天都要打一局棋谱,做4道死活题。时光在学棋的快乐中过得很快升入了6年级,我也成了刘老师这个班最强的学生(这个班没有高段的学生)。这时,学业上却出现了一些波折。当时的班主任和我爸单位的人都很熟,而且他媳妇就安排在我爸单位工作。刚升入6年级,这个老师一见到我爸就会说:“郭小萌(化名)5年级的成绩十分优秀,聪明,知识面广,但是……”说了几次,后半句无非就是:字写得不好,不爱参加集体活动之类,当然这是婉转的说法,是对我爸有一些暗示的。我爸不管他的弦外之音,只吩咐我6年级了,学业要抓紧。我爸有个同事,跟我爸还是高中同学,90年代知识分子普遍还比较辛苦的时候,他开着一辆私家车挺拉风的样子。他的儿子和我同班,也是我当时的朋友,我们俩成绩年级前两名,有些竞争。6年级,他当了一年的大队长,又被班主任推荐成为市三好学生,作文也发表在了当时很有名气的作文杂志《春笋集》上。而班主任连班里的大合唱都不让我参加,班主任的理由是我平时腼腆,戴眼镜,下围棋,要活泼一些和大家打成一片,有事多请教老师,老师一定会考虑让你参加活动的。别人排练大合唱,去市里参加公开课,我就在操场扔铅球,练跳远。“先把你体育练好,身体不好,体育不达标不让考大学。”班主任关心地说。那时候,他还特爱挑我作文里的错别字,写在黑板上让我自己一遍遍读。于是我爸亲自指导我写作文,让我投稿晚报,竟然还登了,领了20块钱稿费,后来编辑还向我约稿呢。期末考试,我爸却第一次对我发了火,原因不在于我把年级第一名丢了(班主任给那哥们作文改了满分,又给我扣了3分卷面分,又因为作文写了围棋真是玩物丧志为警示全班给我扣了10分,我语文连80分都没上。),而是我数学交卷太早,考砸了。最令我爸气愤的是,一道四则混合计算题印在卷子第一面的屁股位置,我在加减加括号的地方,括号涂了又写,写了又涂,涂了个墨疙瘩,结果试卷纸质量又差,卷子背面是“小二黑”,没法拿钢笔写,我就换了根自动铅笔,卷面没法看。我爸妈那么爱面子的人,我爸参加家长会听着这个班主任数落了半个钟头。回到家,爸爸说: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呢?当时围棋班刘老师已经推荐我参加河南省少年围棋锦标赛了,学棋还不到两年,取得这么大进步,可就在这个时候学业上却出现了这样的麻烦。就那几天,我爸的同事因为儿子评上了市三好学生,语文考试100分双喜临门得意洋洋。单位开大会(我爸离他坐得不远)他还跟旁边人说:“我寒假给儿子报了一个奥数班,学业为重,打乒乓球啊什么的玩物丧志罢了,下学期我家某某努力一把考外国语中学,市三好学生还有加分。”爸爸回家训导我一番,说:围棋比赛好好下,另外,假期把字练好。”假期,除了督促我写作业,练棋,每天晚上都要练字,假期结束我的字已经很有章法了,甚至我的字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一张名片。我现在也身为人父了,才发现一个父亲的开明和达观会为儿子早早写下了一个“人”字。我依然坐在了河南省少年比赛的赛场,这一次我争气了,和好几个大队员同场竞技,5胜2败还进入了前6名。事后,省队的教练也向我抛来了橄榄枝希望我全日制学棋,为成为职业棋手努力。经过全家的慎重考虑,我还是忍痛割爱,6年级下学期暂别围棋,努力学习,为考入市外国语学校努力,虽然一次次想纹枰对阵,不成想机缘未遇,再一次拿起棋子,竟然就已是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了。


大学一年级,我有幸认识了几位道场的冲段少年和他们成为了朋友,再一次走入了围棋的世界。彼时,围棋界对于冲段少年的讨论非常热烈,tom论坛上东方甲寅网友报道宁波定段赛的帖子只贴出一天,点击率就过万。社会上对这些停止文化课专业学棋的孩子众说纷纭。我好奇地问这些弟弟妹妹:“你们为什么走上这条路。”当时我想,他们对围棋的热爱一定深入骨髓了吧。我粗浅地以为运动员,艺术家,无不是由兴趣开始,最终时势造就英雄。可是弟弟妹妹们的回答让我很吃惊,他们学棋是父母要求的,可他们的父母的围棋水平普遍并不高,甚至一无所知,督促他们学棋就是为了打职业段位。我很惊讶。但他们解释,自己的父母认为围棋最大的特点第一就是公平——哪怕对手是局长的儿子,棋不行一样会被淘汰。第二,围棋高雅、上层看上去又时髦。随着我阅历的加深,我才发现以上两点:公平和文明,是每一个父母为儿女的未来铺路时必须考虑的两点。作为从一个1千多人的大单位唯一考入市外国语学校然后又考入“豫西清华”洛一高的子弟,作为一个考入重点大学又争取到留学机会的河南高考考生,我一路上挫败的敌手,面临的高淘汰率不会比冲段少年轻松多少。追求一个更公平和文明的环境,需要的是一代代人的奋斗和积累啊。

传承智慧,积累知识,普及常识,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美丽。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源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带网址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9472089#qq.com (把#改成@)

相关文章